详细页面

浅谈心理契约与情感投资

发布时间:2010-12-24 作者:于 飞 来源: 字号: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企业,和谐企业首要的是和谐员工关系,和谐员工关系不仅是物质的,而且也是精神的。建立和谐员工关系,除了从劳动契约的物质层面确定劳资双方公平的权利与义务之外,更重要、更关键的是精神层面的心理契约和管理者的情感投资。

一、心理契约的特征与作用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 就是说,在被领导者与领导者,或组织成员与组织之间存在着一种隐性约定,即双方对某种责任约定的相互认知、理解和心理上的期望。它的意思可以描述为这样一种状态:企业的成长与员工的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加以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各自决策的 “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即企业能清楚每一位员工的发展期望,并尽力满足;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全力奉献,相信企业能实现其期望。例如:员工可能会认为他已经被企业许诺将有高额的工资、提升机会等等,在员工心中作为平等交换的将是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精力、时间、技术和真诚。

1、心理契约的特征

一是主观性。心理契约没有形成正式的文字记录,而是以心理期望的方式埋藏在契约双方的内心深处,期待着对方去理解、揣摩。由于这种心理期望是一种主观感觉,有时会造成自己的期望与组织的解释不一致。

二是动态性。心理契约的本质是一种心理期望,它会随着工作的社会环境以及个体心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而且内容具有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人们在一个企业工作的时间越长,心理契约所涵盖的范围就越广,相互期望和责任的隐含内容也就越多。

三是交互性。心理契约是企业与员工之间双向的心理期望。一方面是指员工对自己在企业中的权利、发展等方面的期望,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对于员工的忠诚、责任等方面的期望。双方在心理契约中都处于主体地位,是完全平等的。领会并满足对方对自己期望的前提是双向沟通,相互交流,否则无法感知,无法体验。

2、心理契约的作用

一是心理契约的建立会大大提高团队的凝聚力。企业的凝聚力很重要,那么靠什么来提升凝聚力呢?答案可能有多种,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员工认同企业的发展愿景。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是通过企业共同愿景的实现来达成的。没有共同的愿景,缺乏共同的信念,就没有利益相关的前提。其实这个共同愿景的认同就是员工与企业的心理契约。

二是心理契约的构建可以实现人的自主能动性的开发,提高工作效率。企业是经济生产的场所,也是员工实现自我、成就自我的场所。员工会从企业的行为中感受自己的期望是否得到,从而决定是否值得全力以赴或者适当付出努力。构建心理契约的过程,也是一个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是员工产生内在激励和承诺的过程。

三是建立和谐稳定的心理契约是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心理契约是建立在长期的承诺、信任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一旦遭到破坏,这种隐形约定就会受到影响。一方面,当员工感知到心理契约被违反或预期将要被违反时,会重新考虑与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常常改变自己的行为而减少付出。另一方面,员工减少付出,必然使企业减少收益。同时,核心员工有可能“跳槽”,给企业造成更大损失。所以,和谐稳定的心理契约是员工与企业忠诚和信任的纽带,是实现员工对企业热爱和奉献的有效措施,也是企业吸引、激励和留住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情感投资是维持心理契约的重要砝码

所谓情感投资,就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利用重视情感的动力功能,通过培养员工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感情,营造企业内部良好的情感氛围,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减少人才流失,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现代管理手段。

心理契约的实质是情感契约。员工对企业、对领导有感情,心理平衡,工作就会有热情、有动力,就会与企业建立起稳定和谐的心理契约,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情感投资”是管理者调动人积极性的一种重要方式。《三国演义》里曾记载了一个小故事——刘备摔阿斗。骁将赵云在当阳常阪之战中,为寻找刘备之子阿斗曾冲破曹军围堵七进七出。然而,刘备接到阿斗后掷之于地,愠而骂道:为此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刘备这一举动不仅收买了赵云誓死随主之心,又教育和感化了当时在场的所有文武随从。由此可见,情感投资是多么的重要。

1、情感投资对构建和谐心理契约的作用。

其一,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潜力,使员工产生强大的使命感和奉献精神。得到领导真诚关怀的员工,在内心深处会对领导心存感激,会认为领导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因而知恩图报。比如:我厂坚持多年的送温暖活动,职工生病住院领导前去探望,帮助解决子女入学问题,在生产任务最紧张繁忙的时候进行岗位慰问,暑期的一颗冰棍、一碗绿豆汤等等,投入的经济成本虽说不多,却表达了领导对职工浓浓的关爱之情,深深打动着职工的心,换来的则是职工高涨的工作热情,用更加出色的工作业绩回报企业。

其二,会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是员工愿意充分发挥自我潜能的源泉之一。因为人人都不希望被排斥在领导的视线之外,更不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下岗的对象。如果得到来自领导的情感投资,员工心中就会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就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一样对待,更愿意付出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和企业同心同德。

其三,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一旦有了这个前提,员工在工作时就不会前怕狼后怕虎。因为人的创新精神得以发挥是有条件的,当一个人心存疑虑时,不仅不敢去创新,而且还抱有“宁可不做,也不可做错”的心理,只求把分内的工作做到就是了。而如果领导注重对员工进行情感投资,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2、建立情感基础的有效方法

一是理解。理解是沟通情感的桥梁。无论任何人,当他在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压力和困难的时候,总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得到精神上的宽慰。当一个人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时,如果能得到别人的理解,既可以起“分流”作用,减轻精神上的负担,又可以起激励作用,激发压力承受者的内在动力。应当说,理解是沟通情感的桥梁,又是加深情感的基础。因此,一个好的领导者首先应当学会理解人。

二是尊重。一个人不论职务高低,学识多少,能力大小,都希望自己能得到社会、团体或他人的尊重。倘若得不到尊重,就伤害了自尊心,伤害了同志间的情感。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我们:“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种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领导者做人的工作,首先就要端正对人的态度,即尊重人,尊重职工的政治地位、民主权力和感情。

三是关心。情感与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需要可分为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只有这两种需要都得到满足,才会产生肯定的情感。因此,关心人是建立情感基础的重要方面。比如:今年中秋、国庆两个节日,很多职工都在为完成京沪、哈大等重点工程任务而加班,工厂领导多次到生产车间和设备安装调试现场进行慰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并与职工一起在现场值守。表现了对职工群众的关心和体贴,使一线职工受到鼓舞,增进了领导与员工之间的感情,收到极好的效果。

3、运用情感投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情感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又有不同的表现形态。因此,在运用情感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心理特征和表现形态灵活运用。我认为在运用情感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态度真诚,不可虚情假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彼此之间只有真诚相待,才能心心相印。现实生活中,当我们的同志受到挫折、处境困难、悲观失望、处在十字路口徘徊的时候,最需要我们的同情和帮助。在这个时候,我们伸出友谊之手拉他一把,这样建立起来的情感最为真诚,才会使人终生难忘。那种为谋一时利益而刻意与人家拉关系而建立起来的情感,基础是不会牢固的。

二是持之以恒,不可时冷时热。情感不是一时一事、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起来的。不能时冷时热,更不能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需要他人时,才去与他建立情感。情感就像一株“友谊之花”,需要天天浇水,经常培植,才能做到友谊之花常开,友谊之树常青。

三是方法要活,不可千人一面。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和心理特征,加之生活阅历和社会经历也不尽相同,因此,沟通情感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必须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心理特征,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另外,情感基础不同,方法也要不同。情感基础较好的,可以开门见山陈述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这种坦诚率直、直抒其情的方法,往往可以一下赢得对方的好感。对关系弱一些的,可以采取提醒、含蓄和暗示等方法使对方从中得到启发,逐步培养对你的信任感和亲近感。

三、建立心理契约实施情感投资必须融入企业文化

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在企业中创设出一种奋发、进取、和谐的企业氛围和企业精神,为全体员工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形成坚不可摧的生命共同体。员工把自己的工作自由与权利交给企业安排,是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愿望,能提供与工作绩效相对称的发展机会。否则这种平衡是不能维持的。因此,对企业来说,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高效开发员工的能力与潜力,让每一个员工实现人生价值,无疑会给建立与维持“心理契约”创设良好的氛围、空间,增强员工努力工作的热情与信念,激发企业与员工共同信守“契约”所默示的各自对应的“承诺”。

建立心理契约,对员工来说,必须融入企业的文化。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员工如果能够很好地遵守这些原则,就能使自己的工作符合企业的长期目标,就能很快地融入企业,从而取得大的发展。就以我们北京铁路信号工厂为例,近年来,随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我们在员工中征集并确立了企业使命、发展愿景等12个企业理念。这些理念得到了广大员工的认同,把大家凝聚在一起,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积极性和刻苦钻研、精益求精、顽强拼搏、甘于奉献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围绕共同的目标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近年来,企业经济效益连年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在企业发展中职工也得到了实惠,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有的获得高级技术职称,有的荣获 “火车头”奖章、“詹天佑铁道工程师奖”、 “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忠诚,是企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心理契约是建立在忠诚的基础上的,员工对企业、对管理层不信任,具有隐形特征的心理契约就不存在了,所有员工关系、管理措施都会失效。建设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用企业发展愿景等一系列企业理念把员工凝聚起来,兑现对员工的承诺,就能够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信任度,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从而产生满足劳资双方相互需求的、步调一致的行为,建立起稳定的劳资关系。

知识经济时代,劳资双方的关系已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原来的强制与命令越来越难以奏效,权威的维系越来越难以凭借权力,劳资双方的“契约关系”越来越变得更像“盟约关系”。刚性管理开始柔性化了,员工关系中的心理契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变,员工也在变,一切都成为了动态,但有一点是永恒不变的,就是吸引优秀员工加盟,留住核心员工,保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因此,建立和谐员工关系尤为重要,不仅要重视劳动关系管理,更要关注心理契约的构建,通过情感投资促进和谐的心理契约的建立,做到有形与无形相结合,这样才能加快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的建立。

浏览次数:2244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