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面向群组列车运行控制的高安全高精度定位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中期检查会顺利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处长徐泓,项目主管迟本鑫到会指导。
在国家能源运输体系中,重载铁路运输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解决传统重载铁路运输长大列车安全瓶颈、进一步挖掘运输潜能,持续探索更高效的运输模式,并利用技术创新实现“安全与效能双提升”。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联合国家能源集团所属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及高校,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群组列车运行控制的高安全高精度定位技术及应用示范》项目,聚焦重载铁路群组运行关键技术展开攻关,开启更高运输效能的研究试验与应用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总体技术层面,系统梳理群组列控系统列车定位与“车-路-环”感知需求,研究群组列控系统列车定位技术架构方案,分析北斗/本体感知/主动探测多类列车测速定位技术手段,构建了群组列车协同定位总体技术选型框架。在仿真验证环节,构建实验室内定位架构评估环境,实现北斗卫星信号播发、场景生成、协同前车/后车单元联合定位,攻克群组内协同列车动动差分定位技术与典型运行场景、干扰信号条件的耦合关联方法,分别对开阔线路环境、山体遮挡环境两类典型环境场景按包神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场景制作。为持续构建完善的整体架构评估环境并为实施方案分析提供了平台基础。在装备研制层面,研制多源融合高可信无缝定位原理样机,车车链式通信设备相关板卡,并已形成原型样机。在现场验证方面,依托现场4站3区间试验线开展高精度、高安全定位技术专项验证,完成群组内3列车区间运行速度不低于30km/h、最短追踪距离不大于1.5km的中期项目目标。
会上,项目组从项目创新技术成果、中期目标达成情况与下阶段重点工作等多方面进行专项汇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等单位,涵盖导航定位、轨道交通、空天信息等多个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经质询和讨论,认为项目组织管理规范,并对项目中期进展情况给予充分肯定,一致同意项目通过中期评审。
中国通号研究设计院集团后续将组织项目参与单位,认真总结梳理专家意见,积极有序、扎实稳步推进项目的组织实施,加速技术迭代,推进现场工程化验证,确保任务目标的完成,支撑“十四五”规划推动北斗在各领域规模化应用国家战略,进一步促进轨道交通与北斗战略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全方位提高我国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效能和智能化水平,为我国交通强国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能源集团所属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及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等40余名专家代表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