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质量无可挑剔,不愧是示范工程、看完极其震撼,可以在全路进行推广”。
“回去工管中心组织一下,要以京沈的标准为参照重新确立新标准”。
“通号公司机柜内的配线犹如雨后彩虹,真正的算得上是赏心悦目的工艺品”。
……
11月8日,中国铁路总公司高速铁路四电工程强基达标现场会在辽宁省阜新召开。

中国通号承建的京沈客专辽宁段迎来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同军、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多家铁路公司、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的相关领导进行现场观摩。




京沈客专作为国家“四纵四横”高铁网的最后一公里,中国通号承担了京沈客专辽宁段通信信号系统集成建设任务,线路全长406.8公里,设10个车站,4个线路所,21个中继站。

本次参观主要对中国通号参建的阜新站通信、信号机房、咽喉区、69#通信基站等工程进行强基达标现场观摩。


观摩过程中,全体人员通过展区展板、工程实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观摩,不仅对施工的整体美观赞不绝口,对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创新、过程管理、依规实施等一系列关键部位由外及内、由浅至深地进行了细致的查看,对中国通号队伍的标准化作业水平及施工工艺连连称赞。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号工程局集团本着把京沈客专建成“一次成优”的目标,聚焦京沈特征,针对东北高寒地区,开展科技创新,量身制作小革新、小改革、小创造。针对C3型轨道板,研发专用钻孔模具,提高轨道板钻孔精度和效率;钢轨引接线之间采用高强绝缘线槽防护,两钢轨之间四点固定,有效防止冰雪击打损伤;正线无砟地段设备基础整体浇筑、侧线有砟地段采用拼接式围台,有效解决高寒地区砖砌式围台冻胀开裂的危害;电缆井内设绝缘节支架及光缆盘留架,光电缆预留整齐统一,避免交叉;采用分支光缆直埋部分、通信机房室外电缆井引入机房预埋管及馈线引下保护管使用PE管,有效解决冻害问题;机柜之间增加树脂绝缘板便于故障查找。
建设过程中,中国通号积极开发和选用先进的施工装备和管理手段,自主研发应用实名制软件,通过网络下达任务指令,现场作业完成任务并上传图片通过审核,实现质量责任可追溯;采用先进BIM技术,规划室内布线,增加了走线架利用空间,避免线缆交叉干扰,提高作业效率及观感质量;量身打造多项《视频作业指导书》,通过声画结合的视频方式,从适用范围、作业准备、技术要求、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进行动态讲解和指导,使工艺标准更加统一和规范;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手机扫描,查看铁塔基础、电缆埋设、光电缆接续、设备接地等实现隐蔽工程可视化。一系列有效举措,确立了京沈标准、成就了京沈品质、彰显了京沈智慧。

在总结会上,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同军充分肯定了京沈客专辽宁段建设的工作成绩,总结了四电工程强基达标建设体系所取得的经验,夸赞中国通号通信、信号工艺犹如工艺品,堪称能与国外先进工艺比完美。他从三个方面对把京沈客专打造成为“精品工程”、“示范工程”、“智能工程”、“创新工程”提出了新的工作要求,并且对工作进行了统筹部署,希望大家充分学习,抓好落实,精心谋划,实干创新,全面实现四电工程强基达标建设目标。
中国通号副总裁陈红代表中国通号作了题为《发挥集成优势 为打造四电一次成优工程奉献匠心品质》的汇报,他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总公司“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按照京沈客专辽宁公司建设四电一次成优工程的部署安排,中国通号高度重视,充分发挥设计集成、设备制造和工程服务“三位一体”的全产业链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弘扬“工匠精神”,全力打造京沈四电一次成优工程,充分展示中国高铁四电建设成果。他表示,中国通号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依靠科学的组织,以“工匠精神”引领中国高铁通信信号集成技术和工艺水平,为把京沈客专建设成世界一流高速铁路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