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

决战沂蒙山

发布时间:2019-07-29 作者:刘畅 杨佳琪 来源:天津分公司 字号:

凌晨五点,第一缕晨光洒向素有“两战圣地、红色沂蒙”之称的齐鲁大地,勾勒出沂蒙山的轮廓,映射出波光粼粼的沂水河,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三大老革命根据地之一。如今,这片红色的热土上,正上演一场现代化“革命”。

由中国通号承建的鲁南高铁位于山东省南部,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连接通道,也是山东省“三横五纵”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494公里,东起日照,向西贯穿临沂、曲阜、济宁、菏泽,与郑徐客运专线兰考南站接轨。通号工程局集团承担的日临段全线建筑长度100.1km,包括新建车站两个,新建中继站6个,新建动车所一个,改建车站一个。

鲁南高铁日临段共需敷设信号电缆687.982km、箱盒安装1145个、补充电容安装2948个,通信光缆566.5km、37座铁塔组立、328架设备安装、300套视频监控设备安装、113处视频杆组立…从1月15日正式施工到静态验收的时间只有200天左右。

近在眼前的节点目标、紧迫繁重的施工任务,决战沂蒙山,迫在眉睫!

大战在即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大战前夕,“粮草”必定要充足才可做到行军打仗心中有数!时间紧张,物资进场时间成为了关键要素。厂家到货时间如果太迟的话就无法按时开工。针对物资设备进场问题,物资部部长代春洋与设备厂家紧密沟通联系,重点抓好计划管理,根据施工进度安排物资计划。“越是时间紧张的阶段,我们越不能出错,保证施工第一关”。他严把到货检验关,确保检验质量。同时,设置物资管理人员对料库进行看管,定期自查,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及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备足粮草,摩拳擦掌,全体职工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为投入到大干热潮中做好准备!

万事俱备

物资到位,人员齐备,要想让施工可以大面积展开,接口调查更是重中之重。“为了工期节点完成,我们一定要主动出击”!项目总工陶连春发话。虽然业主定期召开接口会,但他知道有些问题依旧要亲自上手。会后,他积极与各站前单位主动沟通,大到信号楼位置、设备用房,小到沟槽管线、钢轨绝缘,1周的时间内他和接口工程师盖立振跑遍了7个站前单位。最终,站前单位的负责人都说,“哎,通号的接口工程师真的太敬业了,就冲你们这股劲,这个电缆槽道问题我们必须解决!”

全副武装

大战来临之际,全体职工弓上弦、刀出鞘,坚定必胜信念,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势要拿下这场战役胜利!鲁南高铁项目部经理刘守芳作为司令,排兵布阵、精心部署。由于工期紧张,工作量极大,根据站前和房建进度分段开工推进。为解决人员短缺的问题,项目部针对现场施工制定详细计划,利用各种零小时间,见缝插针、造缝插针,同时,适当延长工作时间,为后续大干抢建争分夺秒。“要快,但是也决不能丢掉我们通号的招牌!”在会上,他不止一次这样嘱咐大家。 为了进一步加强施工质量,鲁南高铁在全线推广使用施工信息化管理及运维一体化。主要制作两种二维码;设备信息二维码—可以查看设备信息以及质量卡片实名制内容,方便后期管理与维护;企业信息展示二维码——通过图片、音频、视频、链接等多种形式了解到施工单位企业的信息,对施工单位有了更深的了解。“期到必成、成时必精”,不只是一句承诺,更是中国通号鲁南高铁建设者的铮铮誓言。

运维一体化标牌

攻坚克难

行百里者半九十,由于日照西青盐场站场普速铁路与高速铁路并行,改造施工涉及日照西站青盐场软件换装以及室外应答器换装。同时也是既有线施工,安全压力很大。凌晨两点,万家灯火都已熄灭,鲁南项目部所在的写字楼里依然热火朝天,“各家单位交叉施工相互影响,留给我们的天窗点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精益求精,这样不行,重来!”。会议室内工程部部长刘欢还在紧张部署着接入方案的编制。为顺利完成青盐场接入,他们倒排工期、制定可行计划,多次深入施工现场一线实地调查,方案做了再做、改了又改。方案完成,只待施工。新的问题出现了,青盐场和兖石场都有试验项目施工,但兖石场行车间隔比较小,没有充足的40分钟间隔。项目负责人许钊潭为了协调施工时间,与济南路局多次沟通,最终7月24号,济南局对兖石场列车运行进行调整,我们顺利完成了开通前施工。

7月29日早0点30分到2时30分,参建项目部完成了软件换装等施工及静态试验,2:20到4:30他们完成了动车验证试验,青盐场接入准确无误完成。

青盐场引入开通现场

巧思凝聚

施工负责人许钊潭看到电缆沟内施工作业面狭窄,工艺繁琐不易控制质量,他不禁开始思索怎么才能真正既加快施工进度、又能够达到施工质量可控呢?正在接受一建培训的他在课堂中受到了矿井内固定套件的启发。找到了合适的样品后,安装也成为了一个不小的难题。为找到射钉枪合适的钢钉尺寸与安装力度,物资负责人代春洋经历了上百次的重复,功夫不负有心人,这种工法成功了。

机械室内设备接地一直是一个重中之重的工艺。在以往的施工中,设备接地大部分都是从机柜内引出一条地线然后接至地线端子处,如果设备众多,将会增大工作量和走线的压力。项目负责人冯建平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实验,一次又一次的构思,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接地方法—在设备下使用一条长的接地铜排然后将其与接地端子连接,省去大量步放地线的麻烦。他立即和技术工程师刘鹏对这样的想法进行验证,通过现场实际验证,方法可行,这样不仅缩短了设备地线的长度,也缓解了下走线的压力,对于后期维护更是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小到采用带有防雨帽的应答器尾缆法兰弯头、内置接地螺丝与接地片优化信号机接地方式、为加强型继电器增加端子转换铭牌、以颜色区分电源线、优化铁塔地脚螺栓防锈工艺,大到以套管悬挂措施优化地线隔离、将信号机电缆采用从轨道板缝隙过轨方式、改变融雪变压器出入缆位置、优化设备间跳线方式、增设馈线引入窗防雨棚……可以想到,每个成品背后凝聚了多少工匠的汗水与巧思。

通信专业人员正在作业

信号专业人员正在整理线把

排除万难

施工中的困难也成为了胜利路上的绊脚石。由于鲁南高铁通信传输通道接入济南所需既有光缆资源不足,只能重新敷设一条光缆,总工孙金昌在实际调查后发现,日照至日照西区间的既有铁路现场环境复杂,如果从兖石线既有铁路引入,短时间内不能完成,不符合工期节点要求,敷设难度大;在这紧张的工期要求下将无法完成这样的敷设任务,他一趟又一趟的调查,当他一筹莫展时,发现既有铁路兖石线附近有东北客联和青连铁路从兖石线中部连接至日照西站,为何不利用这两条铁路成型槽道敷设而免去光缆沟开挖的麻烦呢?产生这样的想法后,说干就干,多次实地调查后发现这种方案可行,他多日紧锁的眉头终于稍微舒展开来,接下来就是方案的实现。他利用10天的时间将日照至日照西区间的三条铁路径路走向现场环境挨个摸了个遍。这个引入位置还不是最理想的,要改”,于是他一遍又一遍的画施工引入草图,一遍又一遍的优化施工方案,3月18日,终于迎来方案审查会,这个创新的施工方法通过了路局的审查。胜利的曙光也即将闪现!

“蒙山脚下铸精品,沂水河畔树丰碑”——这支年轻的通号铁军让我们感受到来自鲁南大地的脉动,感受到匠心的传承与创新,感受到必胜的决心与勇气,鲁南高铁将于8月1日正式进入联调联试,到那时,他们终会收获属于自己的胜利!相信未来,他们还将众志成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通号建设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高铁客专不懈奋进、再下一城!

 

浏览次数:748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