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接触《平凡的世界》时,刚上中学,从收音机的小说连播节目中收听来的,当时年龄小,只记住了小说的名字和主人公的情感结局,其他的什么都没理解。很多年以后,看了几集电视剧,被导演演员又加工一次的作品,显然已不是原汁原味了,但浓浓的陕西腔入主了我心中主人公的人设,所以当我翻开原著的时候,一看到人物对话,陕西味会不由自主地脑补进来。
我的父母是农民,从年龄上推算,比孙少安略大几岁。参加过生产队的集体劳动,起早贪黑劳累一年,年终的时候,家里也没余下柴米钱粮。“贫穷”是那些年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要是出个门去相亲或者拍几张相亲用的照片,可能要到邻居家去借件像样的衣服。但父母也像书中的孙少安一样,即便劳累贫穷,也没失去生活的目标和奋斗的精神。成年之后的我,与父亲有过关于这方面的交流。有一次我问他,当年日子过得那么难,而且也看不到尽头和光明,心里苦恼吗,过得有劲吗。父亲当时沉吟着似乎在思索过往,“那时候年轻,有力气,累点倒也没觉得什么,睡一觉就缓过来了。心里总盼望着明年的日子会好起来,也就有奔头。而且看着你俩在长大,心里也是有希望的,倒也不觉得苦。”隐忍而坚韧,是那代人共同的品格。
日子出现转机,是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之后。父亲虽不太懂国家政策改变的意义,但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政策变化所带给自己的变化。自家地里的每一粒粮食都是自己的,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能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宽裕了。付出的劳动是一样的,但脸上的笑容慢慢多了起来。
到现在,改革开放已经走过四十多年,成绩斐然。我们这一代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更有幸的是我们也是一名参与者建设者。小时候感觉到衣食物质越来越充足,成年后,我知道我的祖国正在昂首阔步快速发展,中国的名字在世界上越来越响亮。而我所在的铁路建设行业,更是为这高速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保障。一条条铁路蜿蜒伸展到祖国各地,方便了人员和物资的往来输送。中国高铁现在更是一张拿得出手的闪亮名片。
我是国家万千建设者中平凡普通的那一个,是新时代的孙少安,和他一样爱家人、有梦想、敢拼搏,对未来充满期待。我们的祖国也正是在这些平凡人生生不息的努力下蓬勃向前,走向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