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小山村长大的我从小就向往着钢轨上疾驰的火车,小时候特别爱去外婆家,因为只有去外婆家才能听到火车那悠长的汽笛声,那会的刘家峡远没有现在的繁华与喧嚣,火车的汽笛声听起来是那么的清脆、悠远,低沉。
后来六、七岁的光景,奶奶生病住院了,爸爸带我去县城的医院看望奶奶,期间偶然的机会目睹了火车的真容,我才知道火车不只是有汽笛声,伴随汽笛声的还有一阵阵飘起的白烟,当时的我很兴奋,一回家我就叽叽喳喳冲姐姐念叨个不停:“火车不光有声音还冒白烟,底下还有两个大铁轮,跑起来‘哐哧哐哧’的。”大概是因为奶奶生病的缘故,姐姐心里很是不舒服,不耐烦得给我回了一句:“好像我没见过火车,就你见过”。虽然年幼,但是姐姐这么一说我激起了那弱小的自尊心,我“哼”了一声气愤的走开了。
上大学之前,我印象里的火车就是黑色的,后面有的车厢能坐人,更多的是用来装载货物,都能在山间响起悠长的汽笛声。因为大学离家较近,回家都是坐大巴,第一次坐火车还是大二去天水电务段参观学习的时候,整个车厢都是我们同学,一路上欢声笑语,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2009年的盛夏,怀揣人生新阶段的美好理想乘坐火车离开了生活二十多年的西北,一路来到了首都,期间有幸乘坐了国内的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因为学习铁路相关专业的原因,上学时期就对其十分神往,但是直接接触又是一种别样的滋味。坐在平稳、高速运行的火车上,当时就有一个想法:高铁要是能修到我家门口就好了!现如今,随着兰合铁路项目的启动实施,这个美好的愿望变成了现实,虽然还没有竣工,但想着通车以后从兰州到刘家峡就省去颠簸与家人接送,内心很是激动。
随着孩子上学后很少再去外地,回想这些年经历过的各个项目,感慨万千:2009年8月中旬乘坐原有的京九线去了武广客专咸宁项目部,在信号机械室一干就是2个月,期间接触了负责室内配线的一线同事们,他们很淳朴、也很真诚;同年10月乘坐原有京广线途经湛江,经轮渡跨越琼州海峡到达海南省,参加海南东环铁路海口站的施工,在那里度过了白加黑的三个多月,感受到了不同于北方的风土人情;2013年5月,接到通知赶赴青海地区兰新二线高速铁路的施工驻地,参与到兰新二线的全面建设中,在压力和忙碌中不断成长,积累技术经验,提高处事能力;2014年8月,临时授命接受了京津城际延伸线的商务工作,开始全方面的与建设单位、设计院、监理公司等单位的接触,后期又接受了津保铁路的商务工作,自此结束了常年在施工一线的工作,回归机关里开始了技术管理,除了逢年过节回老家,便很少再和火车与铁轨打交道,但是每逢在朋友圈里看到同事们拍摄的视频、照片,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慢慢发现,我和铁路就像是阔别了多年的至交老友,虽然见面很少,但是联系很多,每当碰面,都难掩内心的激动。当有人问起我的职业,我都会自豪地说:“我是一名铁路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