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成功登顶,摘得桂冠,来自中国通号建设集团的熊晓珍拿下了号称“财税界的专业奥运会”--全国“建筑财税领军人才暨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的总冠军。这段时间,通号建设人的微信朋友圈和QQ群都不太平静,“熊晓珍”这个名字被连番刷屏,大家都想一睹这个全国总冠军的风采。
倚天不出 谁与争锋
建筑业财税人,时光不老,韶华不负!2017年9月23日这场收官之战中,央视、网络等30家媒体聚焦,来自全国3618名选手同台竞技,最后总冠军花落中国通号80后女会计师熊晓珍手中,大有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英雄气概。
据悉,全国“建筑财税领军人才暨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面向全国53家行业及各地方工程建设(建筑)协会。全国建筑企业财税人员近10万人,自3月初赛启动报名以来,历时六个月,在全国31个省市、66个赛区、上千家企业55246名参赛选手中进行了选拔。来自中建、中铁、中交、中电建等国内特大型建筑央企和地方建筑企业的最顶尖财税专业人才,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共有4166人,702个团队晋级复赛。在“千人决赛、百团大战”中,中国通号团队一举拿下个人全国第一,团体铜奖、优秀组织单位、先进单位等多项重大奖项,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团队学习。
谁说女子不如男
说起建筑行业,一般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一群汉子在风风火火的干事儿,扛旗打先锋的都是男人,似乎女人在建筑行业没什么用武之地,像财务等业务部门也大多是男同事的身影,但是就是有那么一个女子,巾帼不让须眉,硬是从一群男人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成为集团公司组建以来首个荣获“国家级”奖项的个人。
如果你乍一看这个80后的女会计师,你可能不会留下特别深的印象,但是一问财务部的熊晓珍,同事们都会竖起大拇指说这个姐姐不简单,“女学霸”、“专业大神”都是属于她的标签。财务部长评价她:“爱学习,肯钻研,是个难得的人才”。是的,熊晓珍同志就是这么一个业务能力过硬的中共党员,一个从业八年知识经验丰富和手握注册会计师等含金量证书的女会计师,一个不折不扣的技术标兵、岗位能手。
她在集团财务部主要负责财务内控、稽核、评审、投融资等工作,每项工作内容都要求细致严谨,出不得半点差错。她每天都是兢兢业业,工作这么久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财务部那些年轻的小伙子业务上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问熊晓珍,她总是不厌其烦的跟他们讲解知识点和工作方法。财务部的小闵说:“跟熊姐在一起工作总是感觉很踏实和安心,她总是像个姐姐一样照顾我们”。
笔者第一次采访她时,只见到一个身材修长,性格温婉,说话轻声细语的女人,甚至面对我的采访还有些许害羞。我很难将眼前的这位女子与大家口中的“大神、学霸”“全国冠军”联系起来,但是通过后面的观察和采访,就能见出端倪。一头干练的短发,炯炯有神的眼睛,清晰的思路,在她身上流露出一股坚韧不拔的韧劲。我问道:“这次夺得全国第一名有什么感受?”她说:“感觉跑了一场特别辛苦的马拉松,我只想拼尽全力去跑完这段路,并且尽可能的跑在前面,后面我跑完了,还没缓过神,结果就获得了第一,这点我确实没想到”。

学习笔记。
功底扎实道酬勤
自今年4月份备赛以来,熊晓珍和团队其他成员就进入了“闭关修炼”模式,每天除了处理好日常的工作,就是心无旁骛的学习和备战竞赛。在由电梯过道改装出来狭长而又封闭的小办公室里,一眼望去只见四张办公桌及一大摞资料,第一次走进去整个人感觉有点压抑,在这种紧张又枯燥的学习环境中,想必心里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精神也遭受了不小折磨。
我说:“这段时间很辛苦吧”,熊晓珍摇摇头说:“我反而享受这种专心致志干一件事情,持续学习的快乐”。我随手翻看了一下她的笔记本,看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符号和公式,红色和黑色的笔记相互交映。旁边的练习题和资料书摞起来非常高,我瞥了一眼,只见一本本厚厚的资料书外围已经被摸得发黄,这显然是经过无数次的翻阅练习才形成的。在这个第一的背后,必然付出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与汗水。
后面了解到她所轻描淡写的“快乐”是180多天的连续奋战,日以继夜的学习做题,那段时间她每天坚持学习12小时,在2000多个小时里熟读了10本参考书籍,记住了3000多个知识点,做了200多套试卷,进行了100多次大大小小的自我测试,用掉了3盒笔芯。
在学习室的墙壁上,贴着一张作息时间表。这张小小的作息表清晰的刻画了她那段时间的工作轨迹,上班、吃饭、午休、学习等每项都衔接的很紧密,精确到分钟。她尽可能合理安排时间,挤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甚至连周末都安排了学习计划,丝毫没有松懈。看到这张时间表,我的心中竟然很感动,除了高考,我可能再也没有像她这样这么认真和用功过了,这种学习的劲头和毅力着实让人佩服。

团队辅导。
团结奋进红旗手
因为比赛除了个人项目还有团队比赛,此次比赛不单单是代表通号建设集团,也代表整个中国通号工程协会,所以自备战以来领导就特别关注。熊晓珍深知作为团队的组长压力大,担子重,但是她主动扛旗,勇挑重担。她说领导愿意将这个任务交给她,是对她的信任和激励。
每天上班往返80公里,由东到西,横贯整个长沙城区,公交地铁来回倒,这是熊晓珍每天上班的过程,一般人在路上这么折腾,肯定会感到非常疲倦,但熊晓珍每天却精神饱满,坚持8:30准时到达公司,然后开始紧张的工作和学习,后面我才知道她不累的秘密。
在长达6个月比赛备战中,要想团队一直坚持好的学习状态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日常的工作琐事,长时间的备战都容易消耗队员的学习热情。经历了初赛,在漫长等待的复赛过程中,队员们都有所松懈。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加上长沙酷暑燥热的天气,使她足足瘦了5斤。
为了转变大家的学习态度,她有针对性地组织大家学好专业知识,尽快提升专业素养及业务能力,熊晓珍从考试范围入手,结合每一位参赛队员掌握知识点的不同情况及专业特长,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落实到每一个知识点,从内容版块,学习节点到考核周期进行了严格规定,每周对学习效果进行测评,互相出考题,自我检测,查漏补缺。
“我们每周进行一次自我测评,各自分工做题。大家都会给自己定个小目标,限定错题数量,如果超过了,就请吃饭。”熊晓珍打趣说,这个规矩为枯燥的学习增添了几分乐趣,激发了大家内心中你追我赶,毫不示弱的拼劲,也极大地提升了大家复习考试的认真程度。在她的带动下,原本懒散的学习氛围,变得紧张激烈,大家的学习热情更高了,知识点也掌握的更好了。
熊晓珍回忆说:“其实那段时间特别累,为了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去,我经常在公交或地铁上打盹,对我来说坐公交或地铁是放松和享受的时间,有一次我还错过站了。”确实这个夏天,熊晓珍一心扑在学习上,每天回到家已接近晚上11点,但为了这份坚守以及对工作的热爱,熊晓珍毅然坚持着,默默无闻地奉献着,没有丝毫的懈怠与抱怨。

熊晓珍在“学习间”留影。
无私奉献轻名利
在同事眼中,熊晓珍是典型的工作狂,学习迷,不仅业务知识过硬,而且为人友善真诚,心系团队,极富责任心,但是她同时也是一个孩子的妈妈。她有个可爱的儿子才三岁多,非常粘她,但是在备战比赛的这段时间里,她每天早出晚归,几乎很少有时间陪儿子。每天出门上班的时候孩子还没醒,等晚上到了家已是深夜孩子已经睡了。有时候孩子想妈妈哭闹不睡觉,孩子爸爸很头疼打电话过来让她早点回家,她却还是忍着内心的牵挂,让爸爸多担待一些,挂断了电话。
为此她的“小情人”还生她的气,有段时间不挨着妈妈。想到这里,熊晓珍心里还是酸酸的,毕竟没有不疼爱孩子的母亲。
今年9月,熊晓珍的儿子即将读幼儿园。为了方便照顾,熊晓珍想把儿子送到离公司最近的长沙高新第一幼儿园就读。这天晚上9点学习完后,熊晓珍没有径直回家,而是独自一人来到学校,为儿子排队报名,期间,她没告诉任何人,独自一人默默承受着工作与孩子的双重考验。通宵排队帮小孩报完名的她,第二天依旧及时赶到了公司,加入了团队的整体学习中。“我放心不下他们,复赛的日子越来越近,这个时候一刻都不能松懈。”熊晓珍说,我们是一个团队,作为团队组长,我必须以身作则,做出榜样与表率,不能因为我个人的原因而耽误整体的学习。
决赛期间,熊晓珍依旧心系整个团队,为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考试压力,使他们沉着冷静地面对最终的考试。当得知自己荣获全国第一时,短暂的激动与欣喜之后,熊晓珍将个人荣誉放在后面,立即组织大家商讨第二天团队赛的策略,直至当晚的11点。第二天团队也不负众望,夺得了相关荣誉。
赛后,熊晓珍把成功归属于在背后默默支持她的人以及财务团队。她说:我是幸运的,来到了一个好的平台,遇见了好的领导,更有一群优秀的同事,家人更是给了我莫大的理解与支持。这期间,领导有意减少了我的工作量,同事帮我分担了更多的日常工作,让我有更多的精力专注学习,同时,这也加重了自身的责任感。熊晓珍说:“成绩是大家的,我只是替同事们去领了这个奖。”
“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熊晓珍在一次次厚积薄发中实现自身的跨越,在知识的海洋中闪闪发光,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业绩,在公司的发展中赢得了荣誉。进入通号建设集团,她变了,变得成熟,睿智,有内涵;她没变,没变的是依旧刻苦,谦逊,敢担当。在集团公司改革发展进程中,熊晓珍始终秉持着创新、求实、拼搏、奉献的企业精神,不断提升自己,追求卓越,心怀感恩,展现了新时期通号建设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