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助力新农村建设,向党的生日献礼!

发布时间:2022-07-04 作者:陈欢 来源: 字号:

七一前夕,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质监机构、监理单位共同见证下,由集团公司承建的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甘河滩镇周边农村人居环境改造项目顺利通过主体验收。

验收会上,青海湟中项目部结合工程进展,详细介绍了主体施工情况并提报了相关内业资料,检查过程中,联合验收组对工程实体和内业资料进行了现场检查,高度评价了项目部在施工阶段的高标准严要求。经过现场综合评定,验收组正式宣布湟中项目顺利通过主体验收。

会上,业主单位向项目各参建单位和全体建设者致以诚挚的感谢,并指出通过主体验收是该工程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大阶段性成果,项目部在具体施工中,确保了安全质量可控、工程管理有序,高质量完成了履约任务。

湟中县甘河滩镇周边农村人居环境改造项目位于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是地方重点推进的新农村建设工程,项目总规划面积约4.8万㎡,施工共涉9栋住宅楼,并包含所属范围配套设施及相应地下人防工程,总建筑面积约8.2万㎡。项目于2021年正式动工,施工过程中,项目部相继攻克多项难题,并圆满完成2021年底主体封顶形象任务,为地方百姓入住新家打下了坚实基础。

高寒施工 保质量抓安全

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北方施工的“冬休期”,面对2021年底主体结构封顶“刚性目标”,项目全员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立足岗位投身项目建设。据悉,青海湟中项目地处西北高寒地区,冬季温度常在零下20度左右,如在混凝土浇筑时不进行特殊处理,项目主体极易出现冻胀危险。

“为解决实际困难,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QC质量管理攻关小组。”据项目管理人员潘地诚介绍,当时项目正进行地下室底板防水作业,防水材料如同一张“膜”覆盖在底板表面,如若“膜”在施工中出现破损被雨水钻了空子,并在低温环境下转化为冰渣,那么所浇混凝土表层将被撑起一个个孔洞,从而引发大面积的裂痕。为避免质量问题发生,QC小组从“人 机 料 法 环 测”六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找出9条潜在诱发因素并逐一做出相应对策。

一方面,QC小组每天均会前往先现场进行细致检查,并针对易出质量问题项进行百点抽查,综合计算合格率。另一方面,QC小组每周定期召开研讨会,充分研讨现场实测实量情况,并结合工程资料,进一步细化施工流程、制定保护方案、缩短保护层施工衔接时间。

选用水化热量大的水泥、提高现浇混凝土等级、添加防冻剂,进行保温保湿覆盖养护、封闭作业空间并放置煤炉保温……多措并举下,QC小组将该工序一次合格率控制在了97.4%。这一成果,不仅给项目员工冬施注入了磅礴的信心,也消除了施工阶段质量隐患,规避了项目验收风险。

“老李,这些日子手冻伤了吧,这是药,快擦擦!”伴随凛冽寒风袭来的不只是寒意,更多的是一种刺骨的痛。湟中项目员工大多来自南方,相比于那些地方的冬季,这里正可谓是大相径庭,他们发现曾经的“过冬神器”防寒服居然不顶用了,手上、脸上、耳朵上……只要是透风的地方,无一例外都被冻得青一块紫一块,不少员工苦笑道,这是他们实干担当的“荣誉勋章”!

为有效预防恶劣气候对安全生产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确保每一位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坚实保障,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冬季施工专项方案》,并成立了冬施安全质量领导小组。一方面,项目部坚持每日进行岗前交底,并每周开展冬施安全教育培训,以警钟长鸣的方式,不断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另一方面,项目部指派专人关注气象变化趋势及动态,在极端天气下及时做出施工或停工计划,并报班子成员审批。

为解决作业人员冻伤问题,向全体员工提供良好舒适的作业条件,项目部还足量采购了军大衣、防寒帽、防寒手套等的劳保用品,帮助他们心无旁贷地征战一线。就此,冬日里的湟中项目现场,上演起各工点你追我赶的大干场景。

同步作业 强管理抢进度

青海湟中项目共计9栋住宅楼,与其他商品房滚动开发模式不同,其建设模式为一体推进,这就注定了施工过程中需要多专业、多工种、多单位密切配合。据统计,施工高峰期,现场共有10支作业单位同时施工,作业人数达500余人,施工量大点多面广,各工序衔接时间紧,成为项目部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情况。

“我们必须要监管到位,及时发现问题并责令整改!”这是项目管理人员潘地诚在每日例会上必提的一句话,他告诉我们,如若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好已完成工序所存在的问题,那么必定会引发前后两支作业队伍推诿扯皮的事件,一方面,整改工作将无人“认领”,另一方面,工程质量问题将得不到保障。

为了保证质量要求,全力提高建设效率,项目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先做好图纸会审以及设计交底工作,把好第一道关卡。项目部在每次施工前,都会组织施工队伍和班组开会,对次日施工过程以及施工中产生的问题进行详细解读,对交叉施工可能产生矛盾的点进行具体分析,直到三方能拿出解决办法为止,而这样的交底会议,硬是持续了整整两个多月。

项目管理人员潘地诚说:“不让他们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大家埋头各干各的很容易出问题,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不扎实,后续问题就会接踵而来!”白天紧盯现场施工,晚上开会指导工作,每次都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宿舍,有时候还没洗漱就睡着了,对他而言,这就是一场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磨砺,但他表示,哪怕再苦再累,只要质量保证了,就觉得很值!

解决各工序队伍协调问题后,项目部又面临着场地狭小和到场物资繁杂的问题,因此,项目部根据施工顺序,对材料堆放布置、加工场地选取等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布置,最大限度地创造工作面,在大大提升场地有效利用率的同时,也为作业人员运输使用场内物资材料提供了便捷。

就这样,在项目管理人员与作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九栋住宅的建设正式步入快车道,呈现“四天一小变 一周一大变”的形象变化,成为了员工们内心共同的骄傲源泉,现场的一桩桩成果也汇聚成一股暖流,在寒冷的冬天不断涌向员工的心中。2021年末,9栋住宅全部实现封顶目标,为后续二次结构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

多措并举 降成本促生产

建设过程中,项目部深入践行“降本增效”理念,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利用各种手段为建设工作降成本,他们先后利用开挖料再利用节约回填成本、利用短方木结长术节约模板工程费用、利用盘扣式快拆支架节省工期成本,利用BIM技术解决管线可能带来的二次改造等,累计节省成本近两百万元。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我们在土方部分节约成本约120万!”据悉,自项目开工以来,项目部便扎紧了工程施工“钱袋子”,因房建项目存在土方开挖及回填工序,所以,项目部在完成桩基工程后的土方开挖阶段,就专门预留了一片空地存放有用土方,待后期回填时直接利用。而就是此般小小的决定,在减少开挖土方运输的同时,还减少了回填时的土方购买。

项目成本管控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反应在施工中的各个阶段,项目员工介绍,在主体施工阶段,模板工程是一项复杂重要工作,面对形形色色的要求,固定模板的木方被切割成了长长短短的形状,为提升二次利用率,项目部创新利用“短方木结长术”,在现场累计结长60立方,节约成本近14万。

此外,面对“四天一层”的施工进度,项目部采用了盘扣式快拆支架,据悉,相比与其他类型支架,该支架每层施工约节省1.5天,在施工快速进行的情况下,支架利用率得到了大大提高,为高层主体施工工期节约27天,节约成本约25万元。

利用先进手段预先解决问题也是项目成本管理工作的一大亮点,为解决管线分布错综复杂而导致潜在的返工情况,青海湟中项目部第一时间组建成立了BIM工作站。

一方面,项目运用BIM技术对管线进行综合排布优化,对关键施工工艺仿真模拟,更直观的发现各专业构建碰撞问题的缘由,提前解决图纸的错、漏、碰、缺等问题共计30多项。

另一方面,项目员工利用BIM技术对二次结构进行了优化组合,进行砌块排砖布置、计算砌体实际用量,将砌筑材料损耗率降到了6%。通过科技力量,项目部全面规避了因空间冲突导致的管线碰撞,以及材料使用不当造成的无谓浪费等。

当前,项目部正进行地下室车库结构施工收尾、地下室车库顶板防水施工、楼栋窗框安装以及室内墙面抹灰工作。项目部立志齐心协力做好后期各项工作,不负业主信任、无愧民众期待,力争让地方居民尽早入住全新的家园,早日进入全新的生活阶段。

浏览次数:282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