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启动联调联试的合福高铁,预示着我国又一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即将开通运营。
合福高铁全长806公里,是国内在建的山区高速铁路,也是加快海西经济圈建设、造福于闽赣两省人民的一条铁路大动脉,从福州坐火车到北京,全程有望缩短至八个多小时,较现有的直达车缩短十二个小时,较现有的高铁缩短两个多小时。
作为京沪高铁的延伸线,它从合肥枢纽经合蚌客运专线引出,中与沪昆客专、东南沿海铁路等相交,终至福州枢纽,将途经的黄山、婺源、三清山、武夷山等中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连接在一起。
国家高度重视合福铁路建设工作,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卢春房、福建省发改委主任俞开洋、南平市市长林金宝以及南昌铁路局、合福公司等各级领导不止一次深入合福建设一线视察,对现场施工高标准作业、按期优质完成合福高铁建设提出了相关要求。中国通号董事长周志亮与建设单位签订项目合同时,郑重承诺一定按期优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通号工程局董事长郭庆英要求要坚决按照标准化管理要求,期到必成,成时必精。
中国通号为合福高铁(闽赣段)共467公里线路提供通信、信号、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承担福建段共287公里的通信、信号、电力供电系统三个专业建筑安装工程,中国通号旗下骨干施工企业——通号工程局集团、通号设计院、通信信息集团等多家企业合力再塑创举。
通号工程局集团承建的合福(闽赣段)高铁系统集成管理和福建段通信信号电力“三电”施工亮点突出:中国通号首次承担高铁客专电力供电系统工程项目,实现“三电”同步实施;2014年中国高铁客专开通里程达到7000公里以上,贵广、兰新二线、中南通道、杭长、南广、成绵乐等多个高铁项目进入攻坚阶段,各种施工资源、设备物资供应受到极大制约,工程技术复杂、交通困难等多重压力并存,仍然能够平稳、有序、安全、如期实现节点目标,展示了企业实力,在闽赣大地树立了“中国通号”品牌。
(一)“品牌”之彩
作为国家的重大交通工程,合福高铁系统集成管理、“三电”施工就是一典型成功案例之一,成了展现中国通号靓丽的名片、响亮的品牌。
中国铁路总公司与安徽、江西、福建三省合资建设的合福高铁是继京津、武广、郑西等高铁之后,设计时速为350公里的又一条双线电气化高速铁路,高铁应用的控车核心技术——“C3”级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C3”,这套世界上先进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已经成为中国通号高铁形象的代名词。其实,在合福线,中国通号不仅提供了已经很成熟的核心技术“C3”,信号系统的主要设备如列控中心、调度集中,联锁、ZPW-2000A、集中监测、转辙机、临时限速服务器和光电缆等;通信专业的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电源及环境监测系统设备以及漏缆、电缆等;旅服集成管理平台、客服视频监控、广播设备等精良装备均由中国通号所属的设备制造厂家提供。
从研发设计、设备供货和施工安装调试,是中国通号“三位一体”的绝对优势,是中国通号能够胜任以系统集成及施工总承包方式完成高铁客专、城市轨道等通信、信号、信息、公网覆盖以及相关工程的实力体现,在合福高铁,这种“三位一体”的综合实力再一次得到完美彰显,再一次塑造了中国通号完美品牌。
合福高铁有三难:具有技术规格高安全质量控制难,桥梁隧道占全线总长90.6%带来的交通运输难,土建施工滞后设备安装条件不具备以及接口复杂等多重困难。但是对于曾出色完成武广、京沪、哈大、兰新二线、贵广等高铁建设任务的老牌国家队——中国通号来说,却有种“大厨师做小菜”的感觉,中国通号合福高铁系统集成项目部常务经理李宝华说起工程建设来非常轻松:“感觉没有什么难度”。
中国通号不惧困难,跑步进场,各种前期工作相继展开,迅速打开施工局面。
2013年8月,他们组建了以通号工程局人员为主的闽赣段系统集成项目部(OPM),统筹协调指挥闽赣段正线全长约468公里的通信信号系统集成及福建段283公里的通信、信号、电力“三电”工程施工建设任务。系统集成项目部下设技术、工程、安质环保、物资、商务、财务、综合七个部门和沿线三个施工项目部,即通信信号第一、第二施工项目部和电力施工项目部。其中,通号工程局天津分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郭永泉担任闽赣段四电系统集成项目经理。
在中国通号大旗下,系统集成部依托中国通号设计、供货、施工整体“集团军”作战优势,树立大局观念,科学指挥调度,主动出击,在紧跟工程进展形势,加大“外交”攻势,密切沟通建设单位、接管单位、设计、监理、地方政府、土建施工单位和中国通号内部各设备供货厂家的同时,精心编制系统集成方案,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施工技术标准74项,细化安全质量体系和监督检查内容,严格督导标准化施工作业,保证了工程按照节点工期稳步推进。
他们从4个项目部中抽调精兵强将,组建20余个班组,在武夷山、南平、福州、建瓯、闽清、古田安营扎寨。
3月1日,合福高铁正式进入开通前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联调联试,中国通号斩获合福线一大彩头。
南昌铁路局电务处处长高鹏由衷称赞道:“合福,你们干得很平顺。高铁,你们一条比一条干得好!”
合福公司主管“四电”副总经理陈四清说:“通号公司干得漂亮!”
建设期间,龙厦线业主听说合福线福建段的通信专业施工工艺高,于是带领施工、监理等一大帮人马特地前来参观取经。
(二)“三电”之彩
无论是既有铁路的干线枢纽、调度所、编组场和核心网更新改造,还是新建高铁客专,通号工程局堪称八面威风、名声赫赫。可合福工程,通号工程局不光是参与了系统集成管理,更是独家承担合福高铁福建省境内通信、信号、电力三项专业工程施工任务。这在中国通号高铁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此许多通号人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打好合福闽赣一仗,对企业实力提升和市场开拓具有战略意义。
2013年8月,通号工程局天津分公司通信、信号、电力三路纵队在闽山赣水之间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施工会战。
项目建设伊始,在闽赣地区担任过向莆铁路系统集成部常务副经理的李宝华,充分吸取向莆铁路施工经验,组织把前期准备工作做牢做实。
他们以工程建设标准化为抓手,牵头组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考核机制,编制可行性施工组织设计、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做好教育培训、施工交底工作;及时关注接口问题,在现场调查、管沟槽道预留、站房交付、征地、外电源引入、现场运输调查等问题上提前着手,尽早下工夫。
在积极编制技术规格书前,充分征求接管单位意见和建议,2013年9月就通过技术规格书,11月份开始物资招标,12月第一批电缆开始进场;积极与设计院沟通,以最快的速度拿到的施工图纸,拉开建设大幕。
项目部严格推行标准化施工和管理,狠抓质量安全过程控制,从员工的思想意识入手,施工中牢固树立合福精品线意识,同时集成项目部增加检查频次,发现问题责任到人,限期整改不留死角和隐患,严格落实质量控制体系的执行。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坚持 “三检”制,不符合标准的不准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关键岗位、工序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确定项目质量重点工序,建立《重点工序质量卡控表》,明确质量卡控措施。通过质量卡片和过程记录,实行实名制管理和追溯考核,提高工序质量,工程质量全面受控。
按照《安全生产控制体系》中安全管理目标,项目部把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使工程安全质量控制体系有效落实。规章制度、卡控措施、操作流程等覆盖至全面工程实施,实现过程全控制。
在全线开展“保质量、促进度”、“建功立业在闽赣”等劳动竞赛活动,激发参建员工的积极性,使全线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施工氛围,使工程得已高效推进。
建设者们跟着铺轨机跑,铺轨锁轨一段,他们打眼安装设备一段;沟管槽道形成一段,他们敷缆一段;站房成型一个,他们安装柜子一个;征地完成一块,他们浇筑基础一块;箱变来一个,他们安装一个。
2014年3月28日,通信系统首件工程通过了南昌铁路局、京福铁路闽赣公司的评估验收,通信铁塔基础、铁塔组立安装、天馈线安装、室内全系统设备安装及配线、光电缆引入和地线防雷等关键工序成为全线后续施工的标本典范。
4月16日,信号专业首件工程通过中国铁路总公司、京福客专闽赣公司、设计单位、电务处和监理单位专家评估,并确定中继40站信号室内安装工程为京福客专闽赣段全线样板工程。
4月24日,闽赣段系统集成进展顺利,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既定的安全、质量、工期阶段性目标;福建段三电施工有序推进,其中通信信号专业实物工作量已完成60%,电力专业也已打开局面。
2014年11月初,成功把合福线通信系统介入南昌局调度所。11月5日,合福“三电”工程全部进入静态验收阶段,3个施工项目部全力、全速扫除尾期工程、克服缺点,迎接联调联试节点。
3月1日,合福高铁闽赣段开始联调联试。3月19日凌晨,合福高铁通信信号系统成功引入福州站,联调联试随即转入福建段。
“你们不光是通号专家,也是电力行家”
工程建设伊始,有人提出质疑:“通号公司,只知道你们是通信信号的龙头,不知道你们能干电力呀?”
虽说中国通号通信信号品牌享誉路内外,可早在1954年成立之初,通号工程局集团天津分公司电力专业一直伴随企业逐步扩大发展势头:成功建设了奎北、乌精、成都调度所、深圳地铁、哈佳铁路等电力系统,承建了新建红(进塔)暖(水)运煤铁路专线通信及信息、信号、电力、牵引供电“四电”施工总承包工程等。
面对疑虑,通号工程局组建的合福电力施工项目部全体干部职工没有语言上争胜,更多的用信心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证明实力。
闽赣段福建境内电力工程,共设6个配电所,外电源线路12条,其中新建外电源线路8条,改造永临结合线路4条;区间贯通高压电缆敷设共计1919条公里,低压电缆敷设580条公里;箱变共设置119台,电抗器26台;通信信号变电所6座,站房变电所7座,维修工区变电所4座。
合福电力作为通号工程局的“一号电力工程”,因其工程建设的重要性,该公司迅速集结电力管理、技术骨干,驰援合福工程。
进场之初,通过查阅招标和投标文件、图纸审核、现场调查,向业主代表了解情况,项目部很快就确定了3个重难点问题:交通运输、配电所外电源线路施工、箱变运输就位;确定了质量要控制两点:变(配)电所施工工艺、电缆头制作与安装。
合福线线路最大的特点就是桥隧多,线路穿山越水,交通运输极为不便。电力设备中的箱式变压器,单个重达7吨,线路每3公里需安装一个,箱变就位施工难度是摆在面前最大的问题,全线各种运输设备高达7000吨以上,相当于一座小山峰。
项目部副经理梁振希,管过多个高铁客专的电气化工程,对于重大设备运输很有经验。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研究出“大吊背小吊”灵活运用现有资源的好路子,随即一套崭新的箱变就位安装专项方案出炉:通过一台200T的大吊车把箱变及一台25T的吊车吊至线路上,然后通过25T的吊车再把箱变吊装到位。
针对全线高压贯通电缆近2000公里工作量,项目部研制了电缆放线车样机,提高了施工效率。
电缆头制作与安装的质量是电力工程重点,关系到整个电力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此,项目部先后4次与南昌局供电段、箱变厂家及电缆头厂家进行现场交流,制定电缆头施工工艺标准。同时就电缆进出线安装标准,护层保护器的安装位置等与设备接收到位进行对接,以确保全线安装统一,一次性到位。
配电所是保证后续施工的需求。闽清北配电所是第一个具备施工条件的配电所,项目部邀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设备接收单位在此开展了首件样板定标,一次性通过验收后,安排8个施工队、两个试验队进行配电所施工试验,按期完成了业主的阶段性工期目标。
配电所外电源引入涉及面较广,地方供电部门参与程度较深,协调难度较大,配电所外电源线路从地方变电站至配电所几乎全在山区,组织不好施工将影响全线供电,造成整体工期延误,事关重大。项目部安排副经理梁振希、周逸群牵头负责协调地方政府及村民。
2014年8月27日,武夷山东站首次成功送电,随即福建境内全线送电全面展开。
同年11月5日,闽清北成功解决当地村民阻工、互感器协商等问题,成功引入最后一路电源。
至此,六个配电所两路外电源引入完毕,陆续为合福福建段全线直放站、中继站、隧道照明等供电,电力系统工程量基本完成。
随着合福线联调联试的到来以及电力施工项目部“零事故”、“零缺陷”的安全质量管理成果,建设、接管单位非常认可,通号工程局不负使命。
合福公司电力主管工程钟永发佩服道:“难度这么大,你们真有办法。你们不光是通号专家,也是电力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