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新闻

执着信念 追求卓越——全国首届IPC线缆线束竞赛在沈阳举办

发布时间:2019-04-03 作者:任裕 李辉 来源: 字号:

三月的沈城,虽然暖暖的空气中还夹杂着几丝凉意,但也挡不住春天的脚步。在这草长莺飞、桃李争艳的春天里,全国首届IPC线缆线束竞赛,就如一颗嫩绿的小草,正破土而出。

3月30日,由IPC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主办的全国首届线缆线束装配竞赛,在中国通号西安工业集团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举办。本次装配竞赛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尚属首次,共吸引了国内13家装备制造行业、28名选手参加比赛。竞赛将依据《IPC/WHMA-A-620C 线缆及线束组件的要求与验收》3级标准要求对线缆线束焊接、压接及装配过程和结果进行严格评判。

两天时间的比赛,因为短暂,所以紧张。因为竞争激烈,所以更加精彩。

因缘际会  聚八方英才

享誉国际电子组装行业的IPC国际电子工业联接协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多届电子焊接、组装竞赛。凭借领先的国际标准、公益性的运作方式、公平公正的竞赛原则,IPC举办的相关竞赛已经成为帮助业界优秀公司和选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国际性平台。在成功举办多届手工焊接、返工返修竞赛之后,IPC应线缆线束领域会员企业的要求,整合了线缆线束技术、标准和专家等资源,决定于2019年3月30日-4月1日在沈阳铁路信号有限责任公司举办全国第一届IPC线缆线束装配竞赛。

      

近些年来,为了提升技能人才的储备,更多地培育“大国工匠”,西安工业集团沈信公司积极参与电子组装、焊接相关竞赛,均取得可喜成绩。先后共有1名选手获得全国高技能焊接装配大赛总冠军,4名选手获得IPC手工焊接竞赛分赛区冠军,2名选手获得季军。凭借优异的竞赛成绩,公司展示了东北老工业基地卓越的技能优势,得到IPC协会和行业的一致好评,最终取得了2019年首届IPC线缆线束装配竞赛协办权。

风起云涌  问谁主浮沉

3月30日,一向晴好的沈城,却被一场绵绵的细雨笼罩着。蒙蒙春雨,滋润着每一名选手微微躁动的心。

上午,IPC主任培训师兼本次竞赛裁判长钟国平女士为所有参赛选手进行赛前培训。她详细讲解了比赛标准的各项要求。本次竞赛,主要是完成一束线缆的制作。虽然只有一束线缆,看似平凡简单,但实则暗有乾坤。700mm长的线缆制作,包括备线、焊接、压接、绕接、捆扎几大工序,几乎囊括了所有线缆制作工艺的标准。这就要求选手们不只是要熟悉理解其中各项考核点,更难的是要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作业指导书定义的工序,将这些工艺要求,正确、完美的展示在这个线缆上。

      

下午13:20分,比赛正式开始。比赛共分七组进行,每组四名选手。每组时间规定一个半小时,期间在焊接、压接、装配三道工序时有暂停,裁判要检查这三道工序的完成情况,依据标准进行打分。

赛场不大,但气氛却颇为紧张。电子中心员工王宝荣是第一组的第一号选手。入职九年,以前从未参加过任何大赛,所以刚上场时不免略有紧张。平时一剪刀下去就会很齐的套管,这一次却剪成了参差不齐。但多年来在生产一线摸爬滚打积累的工作经验,让她很快调整好自己的状态,镇定下来从容的应对一切。25芯的HARTING连接器管脚细密,焊接难度颇高。但烙铁在她手中却很乖巧,轻轻一点,一个焊点就完美的诞生了。只见几样工具在她手中辗转腾挪,熟练至极。仿佛她是一名技艺高超的手术大夫,握着手术刀正在做手术。越到后来,越是游刃有余,轻松利落。结果,她提前十几分钟做好了电缆,第一个完成比赛。

再看其他选手们,都熟练的在工作台上摆好器件,精准备线,贴好标识。工具在他们手中此起彼落,放下电烙铁、拿起压接钳、换上扎带枪,加上套管,风筒热缩,缠上胶带,时不时的迅速瞄一眼作业指导书,手下动作仍不停歇,脑中却已在计划下一步的操作。其实越是紧张的比赛,越能看出一名员工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扎实的操作手法会让他不必浪费时间再去判断与思考,而是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就做出来了。这样即使在紧张的环境中,他也会胸有成竹而丝毫不乱。

所以,高手之间的较量,固然以结果论成败。但其实,真正比的却是自身积淀已久的功底,和战胜自我的心理素质。

静待未来  看花开花落

今年春节过后,公司人力资源部就联合工艺技术部开展内部选拔赛。经过选拔,电子中心的王宝荣、吕静、刘殿超三名员工获得参赛资格。接下来,便是赛前的强化辅导。因为是首届竞赛,对于考核模式、标准要求的关键点都没有清晰的轮廓。因此总工程师李耀嫚定下原则:“依托标准,模拟赛场,反复练习。”依托标准是根本,模拟赛场锻炼的是员工过硬的心理素质,反复练习才能熟悉标准,加深对标准的理解,达到正确与速度的正比。

按照公司的要求,组织专业工艺所有成员开始策划辅导方案。在公司内部,崔成彦、郑海枫、杨智清、赵书洋等工艺专责都有着多年的工艺生产实践经验,对IPC各类标准都熟稔于心。但比赛毕竟不同于平时的指导生产,有着严格的项点考核和评分标准。如何保证在每一步的操作中不失误,每一序完成后都能拿到高分,需要对标准要求进行拓展理解。凭借多次带队参与IPC手工焊接大赛的经验,崔成彦明了IPC比赛的特点与要求。因此,她将该项比赛的全部过程分解,哪些可能算做操作分,哪些也许就是加分项,哪些会是最终的评分点。这样在练习的时候可以抓住重点、关键点,做到目标精准,有的放矢。

前进的道路上总是布满荆棘。为了不耽误生产进度,专业工艺负责人崔成彦带领组员们利用中午和晚上的空余时间和三名员工一起焊线、压接、安装,对照标准,一遍遍的查找每个人在过程中的操作是否存在不足,装配完毕后还存在哪些缺陷。由于公司是首次协办此类大型的竞赛,她们还要负责整个赛事各项具体事务的安排与策划。一个多月来,她们同选手们一样,倍感压力与紧张。

4月1日,连日来的辛苦与付出终于开花结果。王宝荣以微弱差距屈居亚军,吕静、刘殿超获得季军。虽然与冠军失之交臂,但三名选手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沉着与冷静,操作过程的完美无缺,折服了所有裁判与工作人员。

闭幕式上,沈信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柏峰总结到: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因此,举办的这次竞赛,不仅是对操作员工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成果的一次大检验,更是发现人才、挖掘能手和培育工匠精神的一种好的方式。竞赛不是目的,目的是要通过竞赛激发更多的员工学习技术、苦练技能,通过竞赛切磋技艺,找出差距,共同提高。”

听了领导的总结讲话,崔成彦深有感触的说道:“几年来,我跟随IPC手工焊接大赛越来越体会到,参加竞赛取得名次与否真的已不重要。通过这个平台,这种竞赛的激励模式,公司员工手工焊接技能水平的提高是非常迅速的。都说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可我们在赛前给员工这种强压式培训都在一个月以上。即使在比赛中我们取不上名次,但这种行为方式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将员工的很多不良习惯,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改正了。所以,名次只是代表一种荣誉与技能水平,全体员工对自身操作技艺的提高,进而保障产品质量的持续提升,才是参加竞赛更深层次上的意义所在。为此,我们工艺技术部多年来一直不遗余力的推动员工积极参加竞赛,促成这次线缆线束竞赛,原因也即在此。”

路漫漫其修远兮,每次大型的竞技比赛,就像一处驿站。缓一缓我们前进的步伐,歇一歇我们疲惫的灵魂。然后,继续执着自己内心的信念,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迤逦前行。下一次的竞赛,我们依然,必不错过。

浏览次数:135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