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做懂行的技术工人,奋力书写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央企答卷

发布时间:2023-05-29 作者:贺燕燕、要海龙 来源: 字号:

2011年7月,要海龙走出山西右玉县的一个小村庄,成为西安工业集团津信公司组装车间的一名工人,面对复杂的工艺图纸、100多项装配工序,刚毕业的要海龙“抓了瞎”。

“困难就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只要勤学苦练,掌握知识和技能,“小白”也能有所作为。”要海龙说。白天,要海龙跟着师傅学,遇到陌生的技能立马掏出本子记下来;晚上,他潜心研读各类理论书籍和工艺文件,对遇到的问题反复推敲、分析;平时,他把装配工艺抄成一张张小纸条,上下班路上、午休、吃饭时间,只要有空就拿出来学习研究。就这样,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他快速从“装配小白”成长为技压群雄的“全国技术能手”。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工作11年来,要海龙主导攻克了不少生产难题,在转辙机配线检测中,成功研制出ZD6转辙机配线检测仪,实现了整机配线“零”差错,该项成果被评为全国“优秀QC成果专业级”,并成功应用于哈佳线、郑徐线、贵广线等高速铁路网;为进一步提高ZD(J)9电动转辙机滚珠丝杠组的质量,要海龙经过大量试验和验证,通过修正装配工艺参数,消除了丝杠副的异常晃动现象。此外,围绕精益的理念,编制了该工序的作业指导书。2022年凭借该项攻关成果《降低ZD(J)9转辙机滚珠丝杠组故障率》,他带领的QC小组荣获“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荣誉称号。在保障国家重点线路中,突破性地对测试道岔转换系统自动开闭器接点压力的测试仪器进行改造,保证了接点压力测试精度。该成果被评为“中国通号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并成功应用于匈塞铁路、拉林铁路、津京城际等重点项目。自行设计制作的微型转辙机控制箱和杆件联动工装,极大地缩短了ZD(J)9防尘密封转辙机量产时间,该项攻关成果《提高ZD(J)9防尘密封转辙机按时完成率》被评为“西安工业集团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一等奖”。

二十大报告中提到,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功以才成,业由才广。2017年,在中国通号工会支持下,西安工业集团津信公司成立了以要海龙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主要负责创新攻关和“传、帮、带”等工作,帮助培养更多优秀技能人才。他带徒弟也与众不同,从不进行严厉批评,而是告诉原理,让大家去探索,给予更大的成长空间。他说到:“不怕犯错误,就怕不能把错误当成进步的垫脚石。”在艰苦磨炼和倾囊相授的过程中,要海龙有5名徒弟在省级、国家级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名列前茅,“全国技术能手”“天津市技术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中国通号技术能手”等荣誉纷纷落在徒弟们的头上。

凭着这股子不服输、不解决问题誓不罢休的信念,“要海龙创新工作室”创新创效成果突出,目前60余项成果已应用于生产一线和各铁路站场,为企业不断创造着可观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他足迹几乎遍布全国各大铁路站场、城市轨道交通、检修基地。不管烈日酷暑,还是三九严寒,只要用户需要,他肯定如时出现在现场,高质量、高效率答疑解惑、提供技术服务,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行。他累计奔赴现场上百次,其中徒步走完郑徐、哈佳等高铁线路。他还在国内各地铁公司和电务段现场,开展产品专项培训,兼职产品讲师,讲解产品故障预判理念和模式,“问诊”产品疑难杂症、解答客户疑问,有时去往偏僻的站场,工作到深夜。客户都说:有你在,问题就有解了。

要海龙经常满怀深情地说:“没有公司的培养,就没有我现在的一切”,我要把我所有的经验传下去、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是这种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让他从“装配小白”磨砺成为“技能大师”,先后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中央青年岗位能手”“火车头奖章获得者”。从普通工人到高级技师,再到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要海龙的奋斗历程,生动展现了新时代技术工人勤于创造、勇于奋斗的风采,也是央企青年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答卷的最美诠释!

浏览次数:116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