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页面

坚守高铁安全一线 诠释大国工匠精神

——记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通号技术工人柯晓宾

发布时间:2017-10-17 作者:霍晓军 刘金瑶 来源: 字号:

柯晓宾,女,汉族,1983年3月生,中共党员,中国通号西安工业集团沈阳铁路信号公司电器中心调整三班班长。近年来,先后获得“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17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中央企业系统(在京)党代表会议上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

2012年以来,中国高铁新增运营里程1.2万公里,超过世界其他国家高铁运营里程的总和。在一路领跑中,中国高铁成为闪耀世界的新名片,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如果把信号与控制系统比作高铁的“中枢神经系统”,那么应用于全路数以千万计的继电器则是支撑这个系统安全高效运行的“神经元”。80后继电器调整女工柯晓宾,用传承、创新和担当诠释着新时期产业工人——中国高铁工人的“大国工匠”精神。

创新驱动为本,护航高铁安全

高铁安全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影响国家战略。“质量是生命、安全大于天”的理念已经融入中国通号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这种理念在柯晓宾的班组已经升华为一种信仰。中国高铁的发展崛起,是整个产业链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锐意进取、敢于超越的结果,继电器也是其中一点。

为适应铁路技术的快速发展进步,中国通号自主研制的有极加强接点继电器由单接点改进为双接点的接触方式,有效提高了产品的适用性和稳定性,但是调整要求很高,一组接点每个触头压力不小于150mN,两个触头的压力差不大于20mN,相当于普通头发丝细度的1/86所能承受的重量,而这要靠手动感知调整,难度可想而知。这在全球铁路行业没有可借鉴和参考的先例。柯晓宾同志不惧困难,创新探索,那段时间她废寝忘食,整个人一头扎进一大堆图纸和测量数据里,刻苦钻研,就是靠着这股“执拗劲儿”,她硬是成功研制出了新型接点整形工具,大幅提高了调整精度和生产效率。由她主创的调整方法和操作步骤被纳入了作业指导卡,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在公司新产品S系列继电器试制过程中,静接点的外形设计和尺寸较AX继电器相比有较大差别,调整工在调整接点时操作困难,继电器技术条件难以达到要求。柯晓宾结合继电器接点的外型特点和技术要求,改进调整方法,她对继电器前、后接点前端调整方法、前后接点的合格状态等操作步骤、图片被工艺人员纳入S·JZXC-H142、S·JWXC-1000等四种继电器作业指导卡书中,为继电器的批量生产奠定了基础。

近3年,柯晓宾同志组织班组开展各项管理创新活动40余项,主导建立和完善了各项班组制度,涉及安全、环境、健康、效率、现场管理等多个方面,系统规范了各项班组的工作流程,有效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所在班组2015年成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2016年成为全国铁道行业质量信得过班组。2017年,她负责的QC活动课题《降低JYJXC-160/260有极加强接点继电器磁路系统返修率》效果显著,返修率由活动前的26.22%降低到5.9%,节约返修工时1585小时,节约报废成本72144元,该成果获得全国铁道行业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布赛优胜奖,被推荐为国家优秀质量管理小组。

积极示范、正确引领,搞好 “传、帮、带”

“一技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柯晓宾深知工匠精神需要传承和培育。她的师父崔宝华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将自己几十年的技艺心口相传给自己,她自己也在日常工作中随时将自己攻克的难题、掌握的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同事。

2008年,柯晓宾凭借娴熟的调整技能和多年来总结的经验,开始在中心担当导师带徒弟的重任。正处在哺乳期的她,经常会由于专心致志地传授徒弟技能而错过哺乳时间。她手把手示范操作,严格按照工艺规程指导,把自己掌握的调整技巧全都传授给徒弟,使徒弟进步非常快。经过她的努力,这些青工最终成为了调整工序中的佼佼者。

2010年,公司招入一批大专毕业生,有十八名青工分配到继电器调整工序,中心领导把培养这批青工的重任交给了她。带一名徒弟相对容易,同时带十八名徒弟所要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她利用业余时间查阅资料,总结自己对各种产品掌握的调整方法、经验与技巧,将调整技能与技术条件、工艺文件等理论知识相结合,写培训教材,认真备课,并采用先讲理论知识、再进行实际操作、然后进行阶段性实作考试的方式进行授课,让青工掌握应知应会的技能。同时,她还善于通过考试成绩,收集自己在讲解过程中青工没有掌握到的问题,再进行反复讲解、示范操作,以检验青工学习效果,直到学会为止。每天面对繁重的生产任务,她仍然生产、培训两不误,尽职尽责地完成中心领导交办的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在她的严格要求和耐心传授下,这十八名青工已经能够独立操作,胜任调整岗位的工作,产品质量考核指标均达到中心规定要求,同时,由于柯晓宾在导师带徒过程中,还注重职工多方面技能培养,使很多徒弟成为一岗多能的人才,目前,这十八名职工除了工作在调整线的以外,还有一部分人遍布于中心手工焊、挂衔铁等高要求工序中,挑起中心生产的重担。

柯晓宾在培养徒弟的过程中,除了传授应知应会知识及技能之外,还积极鼓励员工参加各种技能比赛以提高自己的多方面能力水平,并尽自己的最大可能为他们提供各种便利。在一次股份公司组织的技能大赛前夕,由于参赛题目中继电器的型号并没有排产在中心当月的生产计划中,柯晓宾心急如焚,及时将情况上报中心,并协助中心进行协调,领用到了相关产品的零部件,指导参赛队员进行练习。在备战过程中,她还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参赛选手制作比赛专用工具,极大提高了考试效率。在她的积极鼓励和悉心指导下,多名青工在各种规模的技术比赛中名列前茅,班组涌现出全国技术能手1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4人。

探索、创新,打造“中国式”优秀班组

电器中心调整三班成立于2012年10月,中心选用柯晓宾担任该班班长,当时她才29岁,是中心最年轻的班长。由于班组新成立,各项管理制度空缺,基础管理薄弱,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柯晓宾顶着巨大的压力担下了调整三班班长的重任。

任职之初,柯晓宾很清楚,自己在专业技能上虽然可以独当一面,但做班长、带队伍,自己还是一个“小学生”。她首先虚心学习,向有经验的老班长请教,凭借自己悟性强、敢问敢闯的劲头,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让班组运行步入正轨,这也令全中心的人都对她刮目相看。

柯晓宾心里始终认为:班组文化是团结凝聚班组全体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班组建设的核心内容。为了更快更好地增强班组的向心力、凝聚力,柯晓宾在班组职工公平性、沟通机制建设等方面也没少下功夫。

作为班长,她把打造班组特色文化作为工作的目标之一。她对公司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梳理、提炼、汇总,结合车间和班组实际,逐步固化为班组管理制度并严格贯彻执行。通过制度的建立、宣贯、检查、考评等环节,显著提高了班组执行力,以制度规范行为,以行为保障质量,以质量满足顾客,从而形成了班组制度的长效执行和考核机制。

为了提升班组作业现场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柯晓宾通过开展“我热爱、我奉献、我成功”活动,调动班组每一名员工的热情,做到工作现场有序、清洁、安全、规范。在安全生产中,要求员工熟记岗位安全风险、预防在前;开展漫画、征文活动,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加强日常安全知识、实际操作培训,增强员工自我保护意识,确保本质安全。同时,为了树立“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理念,定期组织员工学文化、学技术,开展读书活动、交流工作经验。建立班组学习制度,开展有效的技术交流等,有效提升了员工岗位技能。

为了增加班组员工的凝聚力的认同感,柯晓宾以调整工必备的工具扁嘴钳为原形,设计制作了班组LOGO,形象生动,蕴含丰富,这个LOGO成为了调整三班的形象代言,频繁出现在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国家优秀QC成果发表评比材料上,为班组赚足了风采。

经过几年的创新实践,调整三班逐步形成了具有班组特色的文化,获得了2016年度企业文化建设优秀班组的称号。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柯晓宾同志始终不忘党员身份,时刻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将思想理论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政治责任。她热心车间事务,积极建言献策,时时刻刻以身作则,事事处处无私奉献,团结和带动身边的同志共同进步。

公司为中心职工统一下发的工装均为标准尺码,部分职工的工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拖长问题,需要进行裁剪裤脚,否则穿起来会由于拖地很不方便,柯晓宾发现这个问题后,发挥自己的裁剪特长,利用业余时间为大家修剪裤脚,除了本班组员工,中心其他班组员工的裤脚裁剪工作也都被她包揽,虽然很辛苦,但她却不抱怨,沉浸在为大家服务的乐趣中。

中心2号电梯口的通道门为常闭式门体结构,周转车在经过该处时,偶尔会存在由于打开不及时而碰撞到门体的情况,时间长了,会对门体及周转车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虽然该操作过程并不属于本工序管辖范围,但柯晓宾还是放在了心上,并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利用废旧零器件制作简易门吸,在周转车运行过程中,将门吸吸合,很好地避免了门体和车体相互刮碰的现象,为中心解决了一个难题。

有时碰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柯晓宾就会让班组里家离公司比较远的职工到自己家里住;班组里有的职工在孕期阶段胃口不好,吃不下盒饭,她就在家里提前起床,做一些可口的饭菜带到单位给她们吃;有职工在单位身体不适想去医院检查一下,她也会全程陪同,无微不至的关怀就像是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有时候生产任务繁重,常有员工会和她抱怨很多琐事,有生产压力的,有工作环境的,她从来都是先做一个耐心的聆听者,站在员工的角度上充分理解员工,再进行事情的解决和心情的疏导。班里的同事评价柯晓宾同志,“严厉时像老师,不留情面,有时又像是大姐姐,让人感觉到温暖”。

当柯晓宾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的消息传来,她的朋友说,我心中近乎完美的人,看着你一路成长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天道酬勤,厚积薄发,继续坚守你的理想,为之拼博,加油!

同事说,你用智慧让技术、耐心与毅力有机结合,你的担当让辛苦的工作变得丰富、生动,你是通号产业工人的骄傲,是中国通号人的骄傲。你的师傅崔宝华是党的十八大代表,希望荣誉的力量为你们再鼓干劲,再立新功。

传承高超技艺,“大国匠人”涅槃成长

1937年建厂的中国通号西安工业集团沈阳铁路信号公司(以下简称沈阳信号公司),是我国铁路信号设备研发制造的骨干企业,是世界最大的铁路信号继电器生产基地,以每年60万台的产量,保障了中国铁路70%的市场需求。长期以来,他们不仅为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奉献了一代又一代的列控信号装备和技术,也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和技能人才。柯晓宾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2003年,20岁的柯晓宾入职沈阳信号公司,成为了一名普通的继电器调整工人。继电器作为计算机式信号系统的接口部件,直接影响着铁路信号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继电器调整工人每一次操作都会对产品的可靠性产生直接影响。关于这个工种,《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这样描述的:具有获取、领会和理解外界信息以及对事物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学习和计算能力,心理及身体素质要好;手指、手臂灵活,听力、色觉和空间感正常;双眼矫正视力不低于5.0。然而工作并非一帆风顺,尤其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作为新员工的柯晓宾没少吃苦头,自己调试的产品一次次被检测退回,但她并没有气馁,并在师父崔宝华的鼓励和指导下,继续揣摩手法、勤学苦练,仅半年时间就成为同期第一个上线、独立生产的信号调整工。为了保护视力,作为80后的她, 尽量减少玩手机的时间。朋友同事给她发的微信,她常常不能及时回复。哪怕是看到了,她也是用手机再给对方拔回去。“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靠着刻苦的钻研和实践,柯晓宾的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在参加工作后的十余年时间里,同期入厂的很多人有的因为个人条件所限退出了,有的因为无法面对十年如一日,单调乏味、枯燥重复的调整工作而退出了,而柯晓宾认为每一名出色的工匠都是要耐得住寂寞的,只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人才能成为行业里的巨匠。因为真心喜爱这个岗位,乐于接受挑战,柯晓宾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自己的梦想,一如既往地坚守着操作台,专注坚守,钻研传承,逐步成长为调整线上“大师级”的人物,独创了业内领先的调整工艺方法,在继电器调整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创造了多项第一。世界知名继电器生产企业西屋公司的专家来参观时看到她的调整手法,惊呼为“China miracle(中国奇迹)”。凭借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操经验,柯晓宾在行业大赛中表现优异,先后获得“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匠人”。

柯晓宾自己觉得,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是一种引以为豪的荣誉,更是一份不可懈怠的责任。党代会是党代表反映党员诉求、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载体。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的首要任务,就是届时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完成好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任务。现在,距离参加会议还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自己会强化学习、丰富自我、提升素养、备足功课。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深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成功实践,厚植审议报告、参政议政的党性修养与理论功底;同时自己还要加强调查研究,抽出时间搜集技能人员的建议,让自己的意见建议得民心、接地气、更有见地,真正当好普通党员和广大群众的代言人,以实际行动践行“党员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庄重承诺。

作为中国通号的巾帼英雄班组,曾经的老班长崔宝华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后,履职路上勤耕耘,没有丝毫懈怠;现在的班长柯晓宾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践行着大国工匠应有的担当,当选党十九大代表,这个班组将把这种拼搏精神不断传承下去,不断砥砺前行。

柯晓宾同志经常跟同事讲,自己是幸运的,身处一个伟大的国度,有幸加入到伟大的党组织,干的虽然是小事,但却成为伟大事业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名铁路工人,又赶上了我国高铁领跑全球发展的好时代,并且能身处最前线践行自己的誓言,作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加速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实现。未来的路还长,自己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柯晓宾感言:

工匠精神助力高铁奇迹,表象是技艺,实质在精神,传承坚守是基础,创新突破是关键。撸起袖子加油干,梦想一定能实现!

浏览次数:427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