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赣南

发布时间:2014-08-26 作者:张金龙 来源:通号工程局集团 字号:

“各位旅客,列车前方到站定南车站,有在定南车站下车的旅客请您提前做好准备,定南车站就要到了!”

8月2日,从深圳出差回津的我正在睡梦中,忽然听到定南两个字,不由得从梦中惊醒。

定南车站,再熟悉不过的名字了,十几年过去了,她却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因为在这里留下了我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

我迅速地爬了起来,望向窗外,随着列车慢慢开动,映入眼帘的依旧是原来的乡间小路、原来住过的茅草屋仍然矗立在山间,看着沿线整齐的电力线路,我不禁激动起来,嘴里自言自语道:“还是那个样子呀,没变没变。”

这时坐在一旁的老大爷,看到我如此激动,不解地问道:“小伙子你来过这里呀?”

“是呀大爷,十三年前我来过这里,在这里生活了两年多呀。”我回应道。

“两年多?是出差还是走亲戚呀?”

“干工程,京九铁路自闭改造工程。您看铁路边的这个隔离开关是我装的、这个变压器也是我装的、这条线路都是我定测的……”我自豪地向大爷及同行的旅客们介绍着。

看着沿线一座座小站飞快的驶过,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2001年11月份,我参加工作的第二个年头。我们天津分公司第一项目部承建京九铁路电力自闭改造工程(赣州至定南段)。我是第一批来到赣南的,先进行线路定测工作。我每天扛着经纬仪,与十几位同事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把赣州至定南的每一个杆位都复测了一遍。

那个年代施工条件十分艰苦。由于京九铁路大部分区段离公路很远,我们每天的午饭是个问题。在定测的前几天我们每天还要背着水和干粮。水不够喝了就喝山间的“矿泉水”。几天下来我们几个年轻人就有点吃不消了。

工长王术忠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这天中午看见铁路边有个村子,老王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金龙呀,咱们每天吃凉饭也不是事呀,也不知这里的老表怎么样,不行咱们去老表家问问能不能给咱做点农家饭。”

“好呀,那就有劳工长了。”我们几个年轻人一起对老王说。

十分钟过去了,老王一路小跑乐呵呵地回来了。

“弟兄们跟我走。”

边走边对我们说这里的老表真不错,听说我们是来修铁路的,不要钱给我们熬南瓜粥,我们也不能占人家便宜呀,十几个人给人家几十块钱。从此我们每天中午都在沿途的老表家吃午饭,也顺便了解了赣南的风土人情。热情好客的老表,每次都会给我们端上一盘炒西瓜子和一杯绿茶。

赣南的脐橙和甘蔗是很有名气的。我们每天都要在成片的脐橙林、甘蔗地里穿行。看着诱人的、橙黄色的脐橙挂在枝头,仿佛在对我们微笑,在对我们说尝尝吧,很香甜的。我们却从没偷吃过一个,看着这么好的老乡,我们不忍心去偷吃,老乡们一年的收入全靠它们了。实在禁不住诱惑了,大家会从老乡那里买一些来品尝。

伴随着我的思绪,火车已经进入小江区间行驶。我看见了我安装的第一台隔离开关,那是我第一次爬电杆。记得当时是老工长赵振亚师傅带着我。

赵师傅可是老电力工了,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浑身是劲,干起电力工程可是一个行家,横担、悬垂在他手里就像玩具一样。我从他那里可学会了不少技巧。

“金龙一定要记住要领,按照我刚才和你讲的那样做,别害怕,我先上去,你在下面仔细看。”说完老赵带好各种工具利索地爬了上去。当我把隔离开关用绳子系好,老赵已经在杆顶固定好了滑轮,我急忙拉大绳把开关送了上去。老赵开始紧螺丝了,我也要上去帮忙一起固定开关了。

老赵看我开始爬杆了,“记住要领,带好安全带。”我的心突突跳了起来,刚爬了半米就滑了下来。“把脚扣踩实了再登下一步。”老赵耐心地对我喊。当我满头大汗地登上电杆,老赵已经把所有螺丝紧好了。“金龙别着急,谁都有第一次,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老赵一直在鼓励我。

火车继续前行,路过铁石口车站。当时我们的项目部就设在这里。我第一次离家在外过春节,就是在这里度过的。2002年春节,我和赵润平、王道明、崔长超留在项目部值班,也意味着春节我们几个会在这里一起度过。腊月二十八那天上午,我们几个刚从市场买回年夜饭的食材,正准备筹划着年夜饭都做什么。“叮,叮,叮”值班电话响起。我们接到通知,为了确保春运安全,需要我们马上进行线路巡视,要清查所有安全隐患。我们几个马上带领值班民工冒着绵绵细雨沿线路检查。

“这根杆摆放的位置,也不侵界,咱们就别隐蔽了吧?”赵润平问技术负责人崔长超。

“那也不行,万一被破坏了呢,既然出来了我们也不在乎这一根半根的了。”说完崔长超就第一个冲进雨里,指挥着民工转移电杆。大家七手八脚地把电杆隐蔽好,弄得浑身是泥,大家互相取笑着,好像忘记了疲劳。

除夕夜的晚上十点多,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驻地。

“几个小泥猴,大过年的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你们干工程的真是太辛苦了。” 房东看见了我们这个样子说道。

“你嫂子见你们九点了还没回来就给你们准备了两桌年夜饭,咱们一起过年吧。”

年轻的王道明流下了想家的泪水。我也强忍眼泪说道:“谢谢嫂子了。”

“你们几个孩子呀,谢啥呀,既然住在我家,咱们就是一家人了。”

房东这句温情的话,令我此生难忘。

初一下午指挥部传来消息,我们的努力得到了部里检查组的充分肯定。我们每个人心里都美滋滋的。

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再提起江西,都会说江西老表名不虚传呀,民风真的很朴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我们只能用最优质的工程来报答这里善良的人民。

远处的小山村炊烟袅袅,客家人独特的民居仿佛让我们置身于人间仙境。一群不知疲倦的小伙,哼着小曲走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胸前的“CRSC”在夕阳中是那么的醒目——那是我们傍晚时分收工的场面,在脑海里变得越来越清晰、鲜亮、动人。

13年过去了,交付工程依旧。尽管当年的师傅已经变成了“老师傅”或退休了,当年的徒弟如今也已经当了师傅,但赣南的记忆和山山水水已经深深烙在我们心里。那段燃情岁月随着时间推移如同芬芳美酒令人心醉神往,记忆里当年艰苦奋斗的那些人和事仿佛融进了我的血液和灵魂,指引我成长。

赣南,我职业生涯开始的地方;赣南,我永远不能忘记的地方!

浏览次数:265返回顶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