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出自四十四年前的美国宇航员登月,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对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有人要你们注意一个带着大兔子的可爱姑娘。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一个叫嫦娥的中国美女已经在那里住了四千年……你们也可以找找她的伙伴——一只中国大兔子。”这位老美把我们的嫦娥描述得太俗、甚至有点儿憨了,不过绝无恶意。想到四十多年前中美关系还处于长达二十多年的冰封时期,在即将踏上月球第一步的关键时刻,一个美国人能够念念不忘我们流传了几千年的远古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也够难能可贵了,就借用他这个说法吧,毕竟是他们先圆了人类登月之梦。
约半个世纪前一个中秋节的晚上,我所在小学教自然课的老师在学校操场上架起一台并非多么高级的天文望远镜,让排成长队的我们观看月球。人太多,每人满足好奇心的时间不会超过半分钟,我却是第一次领略了月球上那神秘的荒漠,觉得它远不是像远望中那样姣好。但好像就是在那个晚上,听老师给我们讲了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和吴刚伐桂的美丽故事。
后来随着认字多了些,关于嫦娥也了解得越来越多了。知道了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个曾射下九个太阳的神射手;知道了后来已身为仙女的嫦娥确实美如天仙,以致天神天蓬元帅忘情而犯了错误,被处罚成那个蠢样儿;知道了李商隐诗中“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凄凉和寂寞;更知道了毛主席名篇中“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的热烈而悲壮。喜欢鲁迅的作品,却不喜欢他老先生小说《奔月》中的嫦娥,整天抱怨吃乌鸦肉的炸酱面,后来干脆丢下老公自己去享受琼楼玉宇,结果后悔了吧?
凡此种种都是嫦娥,可到底谁真见过嫦娥,见过嫦娥奔月?我见到了,我们这个年代知道嫦娥的人都能见到了。公元2013年12月14日晚九时许,电视屏幕上那平静而又不同凡响的720秒看得我几乎屏住呼吸、目瞪口呆:“嫦娥三号”飞来了,轻盈地降落,款款地着陆,从容而优雅地在月面上印下美丽的足迹。着陆前那喷发的气流,不就是托浮她的祥云朵朵?那舒展开的太阳翼,不正是她翩翩起舞时摆动的裙裾与甩开的长袖?还不尽兴,你就等着看那轻轻放在月面上的月球车“玉兔”吧。名副其实的玉兔啊,轻巧,灵活,机警,落地便不肯消停,就开始在虹湾地区搜寻它的目标。飞了那么远、那么久,可是饿了?
可巧还在香港女儿家的妻子打来了电话,我忙对她喊:“看中央一,中央一!”惹得她嗔道:“神经啦?把你扔上去得了!”呵呵,我巴不得呢,月上有嫦娥,我甘做吴刚伐桂不止,你可别后悔啊。几千年的奔月梦,若真让我成了中华圆梦第一人,那得有多少人羡慕嫉妒恨,还有那些早已跃跃欲试的宇航员们,能愿意吗?
入夜,在QQ上看到我一个属兔、网上昵称又叫“会蹦的兔子”的小朋友在线,忙发信息给她:“热烈祝贺玉兔成功登上月球!”回复:“啊,我的任务还很艰巨呢。”其实就是自己的思潮在泛滥,在想找人分享感触:好梦不同于神话,只要不是光躺着想,而是执着地动起来圆,梦果然会成真的。